第一次在國外開車自助行,因為太沒信心所以出發前爬了很多文,包含換國際駕照、交通規則、租車、自助加油、交通規則和雪地以及起大霧的開車應變措施等等,深怕一不小心讓自己陷入不必要的困境或危險。自認為三寶之一出發前也認真練車,好在加拿大地廣人稀、非常遵守交通規則且沒有一堆鑽來鑽去的機車,是個非常適合公路旅行新手的國家,平安歸來後趕緊來跟大家分享自駕的相關資訊。(租車是一門大學問,這裡就先不跟大家分享了,之後會另闢一篇新的文章專門分享租車資訊)

申請國際駕照:

出國若有需要開車遊玩需事先申辦國際駕照,申辦程序非常簡單,備妥以下證件即可現辦現領,但有些國家並不承認台灣的國際駕照,各國規定也不盡相同,出發前一定要先查好資訊,像這次我們去的加拿大除了國際駕照另外還必須攜帶台灣駕照(台灣駕照!台灣駕照!!)才能租車或開車,如果到了當地少帶了台灣的駕照可是租不到車的!

申請國際駕照必備證件:台灣汽、機車駕照、身分證正本、護照正本以及兩張兩吋大頭照,申請費用250元。
申請步驟:備齊以下所需證件→到各地監理所掛號→繳交證件照片以及申請費用→當場領取國際駕照。

承認我國駕照的國家基本上是承認台灣的駕照,審查時也是以台灣駕照為主,國際駕照是為了方便輔助外國人比對是否為本人。國際駕照有效期限最長為三年,若手上的台灣駕照有效期限標示已不到三年,則以台灣駕照有效期限為主。雖然2013年起台灣駕照已不再需要定期換照,且有效期限到了也不需要重新辦理換照,但出國時若對方看到台灣駕照過期了,不免會產生誤會,所以最好將舊版的過期駕照換成新的無效期駕照。

本來以為國際駕照也是一張小證件,拿到時才發現是比證照還大一點的小本子,上面印有鋼印看起來蠻高級但是不防水。在台灣機車是一張駕照、自小客車是一張駕照、要開貨車或大客車也另外需要考取駕照(應該也有另一張的大客車駕照?),但是國際駕照直接將車種分成五種,看你有哪種合格駕照則在本子內蓋章,像我同時申請換發台灣機車與自小客車的國際駕照,就會在內頁A(機器腳踏車)跟B(載人汽車,至多八個座位)蓋上交通部的印章表示我被準許駕駛這兩種車輛。

自助加油:

在台灣去加油站只要車子停好就有專人幫忙加油,在加拿大通常都是自助式,可以使用信用卡刷卡或者付現,在油槍旁會有步驟說明可參考。我們這次加油全都選擇付現,到加油站時先到附設的便利商店告知店員油槍號碼,請他啟動油槍,通常要先付一筆錢來設定跳停,如果不確定油箱有多大,可以先付一個足夠的金額,加完油再請店員找錢。我們通常都先付100加幣給店員,加滿油後再去找錢,順便將大鈔換小鈔一舉兩得。

一般如果租車公司沒有特別要求,加「Regular」等級的油就可以了。加拿大的汽油是浮動油價,因此沿路上可以觀察油價大致行情,一但看到便宜的加油站就立刻進去加滿再說,但千萬別像我們因為要找便宜加油站錯過了一堆加油站,最後差點開到完全沒油還找不到加油站的尷尬情況,有時候一個鎮到另一個鎮中間是完全沒有加油站,千萬要算好油量!

加拿大交通規則:

雖然加拿大與台灣一樣為左駕車靠右車道行駛,但交通規則還是有一些差異,務必要嚴格遵守,千萬不要把台灣的一些壞習慣帶到國外去了!

1. Stop Sign=紅燈

 在加拿大路口時常會看到紅底白字的八角形標誌上面寫著「STOP」,看到時就像等於看到紅燈一樣必須讓車輛完全靜止。如果十字路口的「STOP」下方掛著「4 way」的牌子則表是四方的來車都得停下後再依照順序啟動(先來的先走)。如果只有自己的車道上有stop sign則你的車道是支道,橫向為幹道,這時你就必須等到幹道上的車都走完了你才能走。台灣其實也有這種寫著「停」的標誌,但是沒有多少人會真正的停下來,但是在美加如果沒有停車可是會視為闖紅燈喔!

2. 紅燈右轉

 在加拿大如果沒有標示紅燈禁止右轉或是有指示右轉的紅綠燈的話,通常在紅燈前停下確認沒有來車後就可以右轉,跟台灣現在紅燈右轉就是違規有一點點不同。

3. 遇見校車或救護車必須停下禮讓

 若你前面的校車亮起停車燈並伸出「Stop」的牌子時,表示有學童要上下車,這時你必須完全停下車來等待,絕對不能從任何一側超車。在注重學童安全的美加,這個可是會罰的比闖紅燈還重。若遇到救護車時,也一定要立刻往路邊停靠讓救護車先行通過。

4. 行人第一

 遇到行人過馬路時,不管有沒有斑馬線都要將車子慢下來讓行人先通過,在加拿大行人的路權可是非常大的。

5. 其他規定:前後座都要繫安全帶、嚴禁開車低頭族

 最近加拿大開始嚴格取締開車當低頭族或使用手機,開車時要特別注意。(不過路邊的風景這麼美大家怎麼捨得低頭呢)

其他加拿大開車注意事項:

1. 加拿大的公路體系(公路≠高速)

 因為加拿大幅員遼闊,公路系統比較複雜,也不一定會像台灣架的比平面高,常常在看起來像一般道路上卻開著高速,開著開著一下子就進入了鎮上或山路降速為40,對於路邊的標誌需特別注意。

 加拿大公路有兩種標誌,一種是橫跨好幾個省的綠底白楓葉(中間標有號碼),另一種是僅行經一省的盾牌形狀(中間有省名和公路號碼)。兩者在路況上沒有差別,有時候是四線的高速大道,有時是兩線平面道路,有時是穿過市鎮的主要幹道,有時甚至小到只有單線車道,限速依各路段有快也有慢,跟一般台灣人熟悉國道(公路)就是高速道路的觀念不太一樣,有時候不同號碼的公路還會共用同一路段,公路經常匯流或分流。需要注意的是在加拿大不一定是「上」交流道,有時候交流道跟高速公路都是位於地平面上,交流道也不一定都在右側,因此要特別注意沿途指標,切換到正確的車道上以免誤入匝道或走錯公路。

2. 雪地行車要訣:慢!慢!慢!

 洛磯山脈天氣多變,若接近十月中旬有可能會遇上下雪,對於雪地開車不熟悉的台灣人容易發生危險。我們這次雖然沒有遇到下雪,但因為已經接近容易下雪的季節所以還是事前看了相關資訊,像是如果開車開到一半下起大雪,先把大燈切換成遠光燈,再打開霧燈或警示燈,前方有車轍的話跟著車撤走比較穩。在雪地上也避免緊急煞車,因為在抓地力不夠的情況下,緊急煞車容易打滑翻車。

 有些山路冬天會要求上雪鏈,遇到這樣的路段若沒有雪鏈的話就不要上山了,千萬不要硬闖。另外有一種稱作「Black Ice」的情況,是指看起來像柏油路上的一灘水但其實是冰,通常發生在下雪前水氣結霜的橋面上,非常危險,若遇到的話盡量避開或放慢速度。

3. 國家公園內常遇野生動物誤入馬路,開車時需放慢速度小心察看,尤其入夜後更需謹慎

  國家公園內山羊或鹿群等中大型動物時常出現,看到一些車輛停在路邊觀看時很大機會就是有野生動物出現了,這次也遇上幾次,但深深覺得超愛亂闖的松鼠才令人困擾,好幾次開著開著差點就壓扁突然衝出來過馬路的小松鼠,可以不要逼我不小心殺生嗎!

上面這些資訊雖然生硬,但畢竟出了國人生地不熟,當初出發前我也是有點緊張的爬了許多文和問了住在當地的朋友才比較安心,做了一些簡單的整理也希望能回饋給之後要去加拿大公路旅行的朋友們!尤其是像我一樣的菜鳥駕駛,我都做得到了想必你們都可以,機票買了車租了沒有後路可退就對了!

更多自駕資訊請看:[加拿大]洛磯山脈自駕遊行前準備(租車篇)

arrow
arrow

    Lala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